函數使用多寡,攸關公司管理之良窳:

為何許多人認為學習Excel就必須學函數或巨集,且認為Excel函數寫愈多(IF巢狀函數),表示Excel程度愈好,其實依據洪老師在職場26年應用Excel在工作上的經驗告訴大家,這樣認知可能有錯誤,因為函數使用愈多,即表示Excel程度愈差 ,員工大都在做重複性工作,愈有機會當機。你可驗證公司已買套裝軟體,卻僅是將此軟體拿來當記錄用,很少善用它拿來當資料分析,例如:公司是如何盈餘?是如何虧損?那麼為何那麼多人認為要編製報表一定會用到函數之錯誤觀念呢?
 
我們分成三部分來探討:

一、公司有套裝軟體或ERP系統
 
財務報表如損益表,我們都知道這並不是財會人員所編製出來的。買了數千萬ERP或數千元即有的套裝軟體,電腦就能編製的損益表,又為何要用Excel的函數 去編製呢?那麼為何財會人員認為函數很重要?因為大家認為『電腦報表不準』。

所以才會下載ERP資料到Excel再用函數編製報表。若資料來至於有疑問的ERP資料庫,電腦程式人員所編製的財報,我們都認為不準,使用Excel函數就會準確,這是甚麼邏輯?若有相同的資料之下 如代打卡(不存在的事實) Exeel函數所編製的報表就會是正確,電腦報表就不正確?那麼就是表明向老闆或會計師表達企業的財報讓人疑問?不準!甚麼原因造成電腦報表不準?成本不準?答案就是產品沒有編碼,或有編碼但沒有編碼原則。產品沒編碼原則就像在末碼加碼如A10001-01,當增加碼數之後,所有產品的碼數長度不同,電腦此時容易判斷錯誤,就如同身分證、紙鈔或發票號碼不會在末碼加碼數。假如所購置的套裝軟體或ERP不準,當初評估應該不要買套裝軟體。

所以我們所買的軟體,就僅是當成交易紀錄,因為大家認知《電腦不準》,試想我們用Excel函數會比使用數千萬的SAP還準確嗎?怎能將ERP鍵入資料都假設全對呢就連代打卡或舞弊金額或10,000誤鍵入1,000.0都算是對的資料,實在不可思議以及電腦報表所編製的財報,通通假設都對,實際上其成本通通不準確。 這是大家認為 ERP 的財報不準,才會使用Excel函數或公式再用人工加班方式做重複性工作。

 
26年現場實務經驗,輪班2年半之洪嘉隆老師使用Excel函數是要確認電腦的財報數據是否正確?以及 將Excel函數用來輔助整理資料。倘若財會人員僅鍵入資料,在公司可能閒著沒事做。但問題是買了 ERP 還需確認損益表是否正確,這樣對嗎?不相信ERP財報,當初就不須買ERP

二、公司尚未有套裝軟體
 
如果新成立的公司尚未購置套裝軟體,當使用Excel編製報表時,當然不能鍵入二維報表,例如 以下表格所示: 
 

當鍵入此二維報表,就是樞紐分析在清單上放入橫項【欄】與縱項【列】和【值】所表達之二維報表,如果初期沒有購置套裝軟體,可以建構一維報表(Database),其他雜項再建構二維報表,此時可能就會用到簡單的函數。
 
為何少用公式或函數呢?是因為資料沒有建構Database無法使用樞紐分析。另外函數容易當機,所以使用函數要用到正確的時機點 上,例如一例一休或勞健保級距表(縱向為金額,橫向為扶養親屬)

 
因此,在工作上直接畫二維報表再加入函數或公式,這是不正確的操作也因為如此操作僅能算是紀錄資料,不能將資料分析,市面上約數千元之套裝軟體都能儲存記錄資料,而且還可防止資料未經允許更改。因為Excel樞紐分析並不能接受二維報表格式

知悉了解樞紐分析是動態 連結到我們從ERP所下載之資料庫《放在工作簿中》,和自己所畫的二維報表之靜態不同,若老闆要分析五年的損益表, 或去年和今年同季做比較,你必定要重作報表,不是嗎?  

  
第三、直接鍵入二維報表
 
這是最多人將Excel當成紀錄資料之用
,例如:學生功課表、學校老師鍵入班級成績表或勞健保級距表,這是正確的使用二維報表編製,因為這不需要分析,使用函數以求得我們所要的數值。可是高達99%的企業人士動不動就先鍵入二維報表,不建構Database,所以要用函數將儲存格寫上函數=等來=等去,或IF()IF()去,幾乎不會使用樞紐分析直接編製損益表,如此之加班編製報表有何意義?如果你不信洪老師說詞,直接請問你們資訊部門,洪老師這樣說法,有何錯誤?

洪老師將某企業年虧損5億,八個月達成損益兩平,次月盈餘2,000多萬,洪老師不相信ERP的資料完全正確,完全沒錯誤或無虛假不實資料,所以能飆速查出異常資料,再使用樞紐分析統計待改善金額。因為使用Excel函數編製的損益表應該和ERP的損益表得到同樣的錯誤,這又為何重工去使用Excel之函數編製損益表呢?